心理学院讯(通讯员:刘春雷 摄影:心理学院)2025年5月28日,心理学院迎校庆70周年学术活动暨“国榕讲堂”第二十七讲特邀陕西师范大学段海军教授作题为“应激影响创造性认知加工过程的神经生理机制及神经调控研究”的学术报告,系统阐述了应激对个体和团体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及其神经生理基础和干预策略。本次学术报告由心理学院副教授刘春雷主持。
段海军教授以研究历程切入,聚焦于人在高度压力(应激)状态下是否还能维持乃至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他指出,VUCA时代(波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背景下,压力不仅是健康隐患,也可能成为认知资源的挑战与转化契机。围绕该问题,段教授团队从“生理—认知—行为—脑”多层级系统出发,结合急性应激范式、行为任务测评、电生理指标(EEG)、脑功能近红外成像(fNIRS)与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等手段,系统探讨了应激状态下创造性加工过程的神经基础及其可塑性。在个体层面,他指出,压力会削弱个体的认知灵活性和执行控制功能,进而影响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解决策略。

学术报告现场
在团体层面,段教授分享了团队近年关于“压力下的恋人合作”“团体创造性协作”“社会隔离与创造性表达”等研究,重点探究恋人在应激下的合作创造力。研究发现恋人组在应激下的创造性现实问题解决的表现(流畅性、灵活性)比陌生人组更好,而且非言语线索(目光接触、肢体接触如牵手)能有效提升应激下恋人的合作水平、积极情绪、主观合作感受等。在神经调控干预上,经颅电刺激技术(tDCS)显示出对创造性恢复的积极作用,无论在应激前预备性干预,或在压力之后进行修复性干预,均有提升效果。在特殊人群的应用上,段教授将研究成果显著应用于具体实践。tDCS长程干预方案有效提升了成瘾者的个体及合作创造力表现、合作倾向,并调节了异常的神经活动模式。段教授遵循“情境创设—合作探究—反思建构—迁移应用”的思维型理念,开发了整合认知训练(正念、延迟折扣、创造性思维、团体辅导)的高级社会认知功能综合干预方案与指导手册,展现了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吸引了众多校内外师生及心理学研究者踊跃参与。在互动环节,听众就应激范式的选取、如何打造自己的盔甲,抵御压力等问题与段教授展开深入探讨。段教授以其博学、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幽默的语言风格,深沉阔远的秦腔,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本次讲座作为校庆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凸显了心理学院在本土化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探索。未来学院将继续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推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创新,为学科发展与社会心理服务贡献力量。
【主讲人简介】
段海军,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
荣誉: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陕西省高层次人才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曾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学术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在NeuroImage, Cerebral Cortex, Psychophysi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社会兼职:兼任国际创造力与创新研究协会(ISSCI)会士(Fellow),亚洲药物滥用研究学会药物成瘾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人类智慧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新闻来源:心理学院
供稿审核: 王 晓 明
编辑审核:韩 含
终 审:朱 伟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