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学团动态 > 正文

【社会实践】珠艺融情蕴文光,义卖助残谱佳篇——心理学院“融心筑社”实践队走进淄博文创助残

发布日期:2025-07-09 作者:心理学院 来源: 心理学院 点击:

心理学院讯(通讯员:尹紫宁 摄影:尹紫宁)2025年7月9日,曲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融心筑社”实践队队员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八大局便民市场南门开展“珠联璧合·爱心助学”公益助残义卖活动。此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设计制作融合淄博文化元素的手工串珠DIY作品,实现文化创意与公益助残的深度融合,为特殊教育群体搭建融入社会的桥梁,传递社会关爱与温暖,同时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匠心设计串珠作品融合地域文化特色

在八大局市场南侧的公益摊位前,30余件色彩斑斓的手工串珠作品整齐陈列,涵盖钥匙扣、摆件、首饰等品类。该实践队队员表示,所有作品均由实践队与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联合设计,并邀请该校学生参与制作。

图1 实践队员在填写工作记录表

摊位上,一款名为“稷下学宫”的串珠笔筒尤为引人注目。作品以深蓝、金黄为主色调,珠子排列成儒家经典符号,顶部镶嵌的微型琉璃瓦当复刻了淄博古建筑元素。“我们结合曲阜儒家文化与淄博陶琉文化,让串珠作品既有文化内涵,又具备实用价值。”团队指导教师表示,实践队历时三个月与特教老师反复沟通,最终确定“文化赋能+技能训练”的设计理念,开发出15类适合特殊教育学生操作的串珠套件。

残健携手共融实践,齐心搭建成长平台

活动现场,1名来自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的学生与实践队成员共同担任“手作导师”。16岁的听障学生小浩(化名)坐在工作台前,正用手语指导游客穿制串珠。“他虽然听不到声音,但能通过观察和触摸准确完成配色、串珠、打结等步骤。”特教老师介绍,小浩所在的班级共有15名学生参与此次项目,经过两周培训,已能独立完成基础款串珠作品制作。

该实践活动的负责人张老师表示,此次合作是“特殊学生职业启蒙计划”的重要实践。“曲阜师范大学实践队不仅提供设计支持和操作指导,还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学生们的制作过程,帮助社会更直观地了解特殊群体的潜能。”活动现场,实践队设置了串珠体验区,邀请游客在特教学生指导下完成简单作品,所得费用全部纳入助学基金。

图2 实践队员在制作文创产品

社会关爱力量汇聚引发特教关注热潮

义卖活动吸引众多市民驻足。淄博本地市民刘女士购买了一套“聊斋志异”主题串珠挂饰:“这些作品既有文化特色,又能帮助特殊孩子,比单纯捐款更有意义。”更有外地市民专门从临淄区赶来参与:“看到特教学生专注制作的样子,感受到他们同样渴望被认可,这样的公益活动很有价值。”

图3 实践队员在为顾客介绍文创产品

活动接近尾声时,主办方组织全体参与者进行了总结交流。大家纷纷分享了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特殊学生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尊重,增强了自信和勇气;健全志愿者们则表示,在与特殊学生的交流中,深刻体会到了他们的坚韧和乐观,自己也将更加珍惜生活,积极传递爱心和正能量。与此同时该实践队指导老师表示,此次实践是高校服务特殊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创新尝试,“我们将继续深化‘文化+公益’模式,计划在全省建设8个特殊教育手工坊,帮助更多特殊学生掌握一技之长。”

图4 实践队合照

活动结束后,该实践队与当地3家社会组织达成意向,未来将通过定期驻点销售、产品代开发等模式持续助力残疾人就业。正如实践队成员在日志中所写:“用文化创意点亮公益之光,这正是新时代青年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注脚。”

新闻来源:心理学院“融心筑社”实践队

供稿审核:贺现网

编辑审核:朱伟卫

终       审:罗文伟


上一条:【社会实践】爱心送暖润童梦,邻心共筑伴成长——心理学院“耘籽夏长,共筑邻心”实践队赴禹城糖城社区开展爱心托管活动
下一条:心理学院教职工参与“WPS-AI赋能数字化办公和人工智能通识课教学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