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学团动态 > 正文

【社会实践】江山留红韵,我辈复登临——心理学院“星火青春”社会实践队传承红色文脉

发布日期:2025-01-27 作者:心理学院 来源: 心理学院 点击:

心理学院讯(通讯员:杨萌琦 摄影:杨萌琦)为了探寻家乡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曲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星火青春”社会实践队回归家乡——山东烟台海阳等地,以海阳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中心,奉贤思孝,研究红色印记,学习对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时代之问。

1 心理学院“星火青春”社会实践队队员前往地雷战遗址

山东烟台海阳是此次社会实践队员的故乡,更是地雷战真实发生地,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地雷战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海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挥群众智慧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典范,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实践队员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研,深入了解海阳地雷战的历史事迹、红色遗址现状以及红色文化传承情况,挖掘其中的时代价值,为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在调研前期,实践队员广泛查阅了关于海阳地雷战的历史文献、档案资料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成果。通过阅读《海阳地雷战》《地雷战故乡》等书籍,深入了解地雷战的起源、发展和胜利过程,掌握了大量详实的历史数据和生动的战斗故事。同时,还去往海阳市博物馆查阅了地方志、党史资料等,对海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整体历史背景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为后续实地调研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实地走访是此次调研的核心环节。实践队员先后前往了地雷战纪念馆、英雄山公园、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纪念馆等重要红色地标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在地雷战纪念馆,通过参观陈列的各类实物展品、历史照片、文献资料以及观看地雷战主题影片,回望历史长河,穿越回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纪念馆内展示的地雷实物、制作地雷的工具、民兵使用过的武器装备等,生动地再现了海阳人民制作地雷、布雷作战的场景。实践队员同时体验作为志愿讲解员详细为参观民众介绍了地雷战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简单石雷到后来种类繁多、威力强大的各种地雷,从单一的村自卫到全县联防,生动展现了海阳人民在战争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战术的智慧与勇气。

2 心理学院“星火青春”社会实践队队员攀登英雄山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海阳地雷战的历史细节和红色文化传承现状,实践队员还对当地居民进行了访谈。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许多老人亲身经历过地雷战,他们回忆起当年的战斗场景时,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他们讲述了自己或家人参与地雷战的经历,如有的老人曾是儿童团团员,负责为地雷战传递情报;有的老人的亲人是民兵,参与了多次地雷战战斗。这些鲜活的口述历史为调研增添了丰富的细节,也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在民间的传承力量。居民们还表达了对保护红色遗址、传承红色文化的热切期望,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让地雷战精神代代相传。

3 心理学院“星火青春”实践队员与英雄后代进行交谈

海阳地雷战不仅是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篇章,更是群众战争、人民智慧的生动体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在文化传承方面,要加强对红色遗址的保护与修缮,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将其融入到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中,开发红色旅游、红色文创产品等;还要注重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年了解和传承地雷战精神。实践队员也许只是一点星火,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扬起文化复兴的浪潮,让鲜红的历史在新时代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4 心理学院“星火青春”社会实践队合影

随着此次寒假社会实践的圆满结束,心理学院“星火青春”社会实践队在海阳的红色之旅也画上了句号。在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队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海阳地雷战的光辉历史,更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在民间的深厚根基和传承力量。通过实地走访、资料查阅和居民访谈,实践队员们收获了丰富的调研成果,也坚定了队员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的决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星火青春”社会实践队将继续发挥青年力量,以更多元的方式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他们计划参与到红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的活动中,用实际行动践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积极传播海阳红色文化等,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江山留红韵,我辈复登临。”海阳的红色文化是历史的馈赠,更是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所在。心理学院“星火青春”社会实践队将带着这份责任与担当,继续前行,让红色精神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为文化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新闻来源:心理学院“星火青春”实践队

供稿审核:吕超 孟祥茹

编辑审核:钱   

      审:朱伟卫


上一条:【社会实践】欢乐元宵,春暖朝阳——心理学院“馨手筑梦,社韵和鸣”实践队参与朝阳社区元宵节活动
下一条:【社会实践】憨兜守心灵,嫩芽克艰辛——心理学院“馨手筑梦,社韵和鸣”实践队关爱福利院儿童